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是能源企業調整產業結構、優化產業布局、加快新舊動能轉換的必然選擇和重要引領。在“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政策背景下,熱電企業搶抓能源轉型戰略尚屬初始階段,尋求改革升級之路,實現新的發展突破,推動綠色高質量發展。
雙碳目標下,傳統企業轉型升級是必經之路
2020年我國提出2030年“碳達峰”與2060年“碳中和”戰略后,雙碳目標的具體指導意見和政策陸續出臺,雙碳“1+N”政策體系不斷完善,強調要堅持“全國統籌、節約優先、雙輪驅動、內外暢通、防范風險”,重點是節能降碳,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減少碳排放。雙碳目標從頂層設計上明確了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主要目標、減碳路徑措施及相關配套措施,為重點領域和行業政策措施和行動提供政策支撐。
在重點管控領域中,電力是碳排放最大的行業。傳統電力企業以一次能源煤炭為主要的原料。目前中國電力供給結構中,火電占比最大,2019年火電占電力供給結構的70%。據網易研究局數據顯示,2020年全年中國共排放103.76億噸二氧化碳。從細分行業來看,2020年碳排放前三的行業分別是燃煤電廠、鋼鐵和水泥,這三個行業的排放量占比超過了全國總量的60%。其中,燃煤電廠排放量高達35.39億噸,占比超過總量的1/3,為34.11%,是碳排放最大的行業。
國家與地方紛紛推動熱電聯產發展。熱電聯產具有降低能源消耗、提高燃料利用率、便于綜合利用、利于環節保護等優點,是實現循環經濟的重要技術手段。隨著經濟的持續快速增長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我國工業和居民電力和熱力需求仍將保持快速增長態勢。
傳統熱電企業低碳化、清潔化轉型已是必然趨勢。隨著全國碳交易市場正式啟動,二氧化碳排放量已成為企業經營的重大影響因素,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綠色低碳發展已成為行業共識。
多項不利因素影響,傳統企業改革任重道遠
原材料價格波動對熱電企業生產成本及經營業績產生影響。原材料采購價格的變化是導致企業毛利波動的重要因素,因此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對企業經營產生不利影響。近年,由于煤炭產量受限等原因,煤炭價格波動較大,甚至一段時間內一路高企。國內媒體產量受限、煤供應偏緊而煤炭需求不減,煤炭價格逐步上漲,根據媒體報道,2021年,動力煤價格從之前的800元每噸上漲到超過2000元每噸。
燃煤在短時間內還將作為熱電原材料主力。從我國現有的能源結構和經濟發展的實際狀況看,當前和今后相當一段時間,煤炭仍然是我國的主體能源。據統計局發布的202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21年全年能源消費總量52.4億噸標準煤,比上年增長5.2%。煤炭消費量增長4.6%,原油消費量增長4.1%,天然氣消費量增長12.5%,電力消費量增長10.3%。煤炭消費量占能源消費總量的56.0%,比上年下降0.9個百分點;天然氣、水電、核電、風電、太陽能發電等清潔能源消費量占能源消費總量的25.5%,上升1.2個百分點。
風電、光伏、地熱等清潔能源雖然發展迅猛,但是受效率低、成本高、不穩定等因素影響,清潔能源普及率并不高,尚未廣泛推廣。根據IRENA的統計,全球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逐年增加,從2009年的1136.2GW增長到2018年的2350.7GW,復合年增長率達7.5%;在2018年的發電量構成中,風電和光伏的發電量占比已經分別達到了5%和2%。然而,清潔能源項目初始建設成本高、系統成本高,并且晶體硅電池的制造過程會造成污染高、能耗高。太陽能、風能等清潔能源需要大片土地才能產生應用。由于太陽能能量密度低,這就使得光伏發電系統的占地面積會很大,每10KW光伏發電功率占地約需100㎡,平均每平方米面積發電功率為100W。受季節、氣候等影響,可靠性較低。光伏能源直接來源于太陽光的照射,而地球表面上的太陽照射受氣候的影響很大,長期的雨雪天、陰天、霧天甚至云層的變化都會嚴重影響系統的發電狀態。
培育核心競爭力,尋求破局之道
在實現雙碳目標的同時兼顧高質量發展,是各行各業面對的共同課題。伴隨著經濟社會發展,能源需求仍然較為旺盛,實現“雙碳”目標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涉及生態環境、技術、管理等方方面面的問題。對于傳統企業,必須強化系統思維、拓寬戰略視野、做好頂層設計,多措并舉,制定適合轉型升級之路的戰略規劃,培育新的核心競爭力:
一是技術創新。技術是企業發展的動力,創新是技術進步的核心,新形勢提出新要求,傳統熱電企業應把握發展機遇,堅持與時間賽跑、創新領跑,借助外腦,苦練內功。通過并購、合資合作等形式快速掌握新技術,加大對設備設施改造、技術革新,在技術升級上爭取先機。
二是人才強企。吸引掌握關鍵技術技能的團隊和人才,發揮人力資本的創造價值,實施戰略性人力資源管理,在公司戰略框架下對人力資源進行選聘、管理、培養、開發,構建經理人選聘機制、員工職業發展體系,不斷優化與完善激勵機制、考核機制。
三是管理提升。新業務與傳統業務將在項目開發建設、項目拓展、運營服務、管理機制等方面的要求各不相同,商業模式也在不斷創新,傳統企業需要從改革完善管理機制等方面入手,破除業務發展的束縛,借助兼并、收購、戰略合作等方式,加速清潔布局與拓展,走出雙碳背景下綠色低碳轉型的發展之路。
作者:李佳星,北大縱橫特聘合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