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距中國天氣報道,在接下來的幾天時間里面,冷空氣將會無縫銜接,10月30日到11月1日,華北和東北地區將會從西向東出現雨雪天氣,這股冷空氣結束后,11月2日到4日將會有新一股冷空氣影響我國大部分地區。
北方是這種情況,可放眼全國,馬上就進入11月了,往年的這時候應該是派克服、羽絨服加身,縮在屋子里不敢出門??山衲瓴簧俚貐^的溫度一直維持在20℃這一舒適溫度左右,在大家都在慶幸今年是不是要來了個“暖冬”,不需要穿厚衣服的時候,世界氣象組織最新數據顯示,此前世界氣象組織預測的拉尼娜時間持續到2022年12月至2023年2月的55%的概率很有可能成真,這就意味著今年冬天很有可能會出現“三重”拉尼娜事件。
”三重“拉尼娜事件的意思是連續三年的冬天出現拉尼娜現象。拉尼娜現象是厄爾尼諾現象的反相,是赤道太平洋東部和中部海表溫度大范圍持續異常變冷的現象。
拉尼娜事件對我國氣候的影響還是比較大的,通常會導致我國出現熱夏、南旱、北澇的氣象現象,而今年湖南、四川、重慶、江西等地持續高溫少雨天氣,完全符合拉尼娜事件的特性,到了冬季拉尼娜將會催生“冷冬”的出現,而且今年又是非常罕見的”三重“拉尼娜事件(1950年以來,持續三年的“三重”拉尼娜事件僅發生過兩次),是不是會出現超級冷冬呢?
國家氣象局介紹,雖然今年夏天的”熱夏“、”南旱“都符合拉尼娜現象的表現,且發生拉尼娜現象后的冬季,我國會有氣溫偏低的年份出現,但這無法作為今年是個”冷冬“的依據,即使同樣都是拉尼娜現象,但每個拉尼娜現象帶來的影響不盡相同,這還要看拉尼娜事件發展的時間、拉尼娜的強度等。因為我國冬季的氣候不僅會受到拉尼娜現象的影響,還會受到歐亞積雪、北極海冰等因子的影響。
根據世界氣象組織的說法,今年太平洋赤道中東部的拉尼娜事件持續存在,但其他地區9-11月的海平面溫度仍普遍高于平均水平,而這將會導致北半球許多陸地地區溫度高于正常水平,我國正處于北半球,且有很大一部分面積處于陸地地區,也就意味著今年不僅不會出現超級冷冬,反而可能出現暖冬。
拉尼娜事件對農民的影響
相比較而言,對天氣變化最敏感的一部分群體應該是農民,寒冷、炎熱、干旱、洪澇都會對農作物的產量和質量造成影響,進而影響到農民這一年的經濟收入。
其實拉尼娜事件對于農民來說是個”好事“,今年6月英國《自然》雜志就發文警告說,拉尼娜事件會增加東南亞發生洪水的概率,增加美國西南部發生干旱的風險。洪水、干旱都會導致糧食產量的下降,這將會助推國際糧價的上漲。近期國內小麥價格的持續走高,除了同交通運輸不暢,面粉需求好轉等原因之外,還有個重要原因就是國際小麥價格的上漲。如果國際糧價更上一層樓,勢必會帶動國內糧價的進一步上漲。
目前小麥價格已經漲至1.62元左右了,隨著面粉需求的進一步好轉,小麥價格有希望在年前迎來新高。玉米價格因為受新玉米上市的影響,當前價格處于年內偏低的價格,不過養殖產能的恢復和利潤的持續高位,讓飼料企業對高價玉米的接受度提高,近期上市的高水份玉米被消耗后,玉米價格的長期看好趨勢不變。
文章來源:百度 活力創作者 明天豬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