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體檢”及時了解居民需求
亮點:
訪民問暖、冬病夏治,遺留的供熱問題全部清零;快速響應、高效處理,供熱保障管理機制第一時間解決居民訴求……在居民家中,供熱企業安排工作人員對供熱設備進行全面檢查,及時解決供熱問題;換熱站內,工作人員注水、試壓、調試,對各類供熱設備進行全面“體檢”。
上一個供暖期結束后,山東省濟寧市太白湖新區推動供熱系統智慧升級,通過搭建供熱服務管理平臺,實現供熱管家、供熱企業和社區網格員聯動機制,居民可將訴求第一時間反饋至客服中心,及時派單處理。
在客服中心,客服人員正在解答居民反饋的問題。通過升級派單系統,確保居民訴求打得進、有人接,工單快速處置、日清日結。同時,基于前期對居民信息的摸排匯總形成數據庫,居民撥打熱線后會自動生成彈窗,詳細顯示居民的基本信息等內容,不需要用傳統方式手動記錄。
為集中解決居民關于供熱問題的訴求,太白湖新區設置供熱管家坐席,對于居民反映的一般供熱問題,由客服人員直接解答;若涉及專業性比較強的事項且客服人員無法直接答復的,將現場轉接至供熱管家坐席進行解答,實現供熱問題“即時辦、馬上辦”,切實提高居民滿意度。
山東省濰坊市則進一步強化智慧供熱系統與政務服務熱線平臺協同聯動,動態分析研判各小區的供熱狀況,督導供熱企業調整供熱指標參數,及時解決供熱不到位、不達標等問題,保障居民溫暖過冬。
智慧供熱系統實現了供熱企業內部信息的互通互聯,客服人員接到居民報修電話后,可以第一時間將信息派發至工作人員手機并形成工單。工作人員根據工單任務在規定時限內完成檢修工作,并通過手機實時反饋結果,實現了報修、檢修、回饋的閉環管理,進一步提升了供熱服務水平。此外,智慧供熱系統還可以根據天氣情況,實時管控供熱企業換熱站機組、供熱小區進回水溫度,通過智能調控,保障各小區供熱達標。
在凱旋國際花園,工作人員根據智慧供熱系統的派單信息展開檢修工作,不到半小時便順利排除故障。“我們通過智慧供熱系統接收工單,可以迅速上門為居民維修處理,然后再通過手機反饋工單。在工單上,居民信息、檢修部位等一目了然,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
此外,在濰坊市供熱綜合調度管理中心,智慧大屏上展示了各換熱站監控系統、智能供熱系統以及其他子系統,詳細顯示區域內的各管網參數以及濰坊市主管網參數等內容,工作人員可以根據實時數據對供熱管網進行調控,保障管網的正常運行。
智慧平臺 有效提升管理水平
亮點:
各地推進供熱管網體系建設,加快形成“互聯互通、資源共享、統籌調配”的格局,切實抓好供熱、輸熱、用熱等環節,確保供熱安全穩定運行。發揮智慧供熱管理服務平臺作用,實時監測關鍵點位,加強供熱運行指揮調度,及時發現解決供熱問題。
為實現供熱高效化、精細化管理,近日,北京市首個基于數字孿生技術的供熱管理和運營平臺在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以下簡稱“臨空區”)安置房范圍內投用,在今冬供熱季“服務溫度”提升的同時,智慧化水平也進一步提高。相關負責人表示,如果供熱管網出現“跑、冒、滴、漏”現象,供熱管理和運營平臺的大屏上可以自動顯示故障位置和原因。工作人員通過點擊屏幕上的對應位置,能夠自動彈出維修圖紙及設備信息,快速準確地消除居民困擾。

臨空區供熱管理和運營平臺
“供熱管理和運營平臺包含生產運行、數智運維、設備管理、應急調度、客服管理五大應用模塊,以數字化、可視化的方式實時監測臨空區3個能源站、35個換熱站、所有供熱管網的運行情況及203萬平方米安置房的供熱情況,達到‘節能降耗、高效供熱’的管控目標。”相關負責人介紹說。不僅如此,平臺還實現了界面與實物一一對應,工作人員可以直觀了解整個供熱系統的運營狀態及設備信息,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山東省青島市城陽區今年新增了供熱小區36個,實際新增供熱面積200萬平方米。為準確掌握用戶家中實時溫度、提高供熱質量,功能完善的智慧供熱平臺在城陽區上線。
該平臺利用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及AI(人工智能)算法,從鍋爐的自動運行到管網的智能平衡,再到入戶閥和室內溫度的智能調節,形成“源—網—戶”一體化智慧供熱,實現了“均衡輸送、精準供熱”的目標,既保證了供熱質量,又實現了節能降碳。據測算,該平臺可降低總能耗5%以上,年節約標準煤1萬噸。
此外,城陽區深入推進供熱管家服務模式,將供熱范圍劃分為多個網格,不斷細化、優化供熱管家人員配置,提高響應速率,讓每位居民都擁有供熱管家并享受到優質服務。實行應急服務響應機制,確保居民訴求能夠第一時間得到響應和處理。
為保障居民溫暖過冬,河北省多地也陸續開展智慧供熱平臺建設。在石家莊市供熱調度指揮中心,全市3380個熱力站的各項數據實時更新,工作人員可以通過電子監控大屏與63家供熱單位實時連線,及時掌握各區供熱情況。在承德市,工作人員可以通過供熱智慧平臺查看實時數據、管網平衡狀態和設備狀態,平臺也可以根據氣象數據、居民室溫情況自動調整供熱參數滿足用熱需求,讓室溫更加均衡穩定。
相關負責人介紹說,如果整個小區供熱溫度不夠或者室溫不達標,居民可以撥打供熱企業電話或便民服務熱線進行反饋。除此之外,還可關注冀云客戶端的“問政平臺”,把問題反饋到平臺上,工作人員在1~2個工作日內進行答復。
遠程監測 精準調節供熱溫度
亮點:
設置數據采集點,安裝室溫采集器,各地利用智慧供熱平臺實現數據的遠程采集,并對換熱站進行監測和控制,實現了設備運行狀態分類查看,保障各個區域的供熱平衡,確保居民家中不低于規定溫度。
在山東省德州市樂陵市智慧供熱平臺監控室內,工作人員時刻關注著電子屏幕上的供熱管網地圖,上面清晰顯示管網各監測點的水流、水壓、水溫等數據,構建起智慧供熱全流程管理體系,實現“一看二控三穩定”,通過外網自動化控制系統,實時監測管網的流量及溫度情況,實現熱量調配控制,及時發現供熱不正常的情況,減少故障對供熱的影響,保證穩定供熱。
據了解,樂陵市在管網輻射的54個小區中不同樓層、不同位置的居民家中安裝室溫采集器,第一時間掌握各小區的供熱是否達標。“以往工作人員接到居民報修電話后再上門維修,現在只需通過智慧供熱平臺就能實時了解居民家中出現的供熱問題,從‘被動接收’轉為‘主動出擊’,從‘坐等業務’轉為‘上門服務’。”工作人員介紹說。截至目前,已設置數據采集點800余個,為城區500余戶居民家中安裝了室溫采集器。
為真實了解居民家中的溫度,進一步做好供熱精準調節,今年7月,山西省太原市結合老舊小區改造情況及居民訴求,為居民安裝室溫采集器,逐步建立覆蓋全市的室溫采集系統。截至目前,已累計為2萬用戶安裝了室溫采集器。
太原市采用室溫采集器,既不用入戶測溫、減少接觸,又能了解實際溫度、精準調節,將居民家中室溫數據不間斷地傳送到調度中心監控平臺,工作人員及時了解居民家中實際溫度,為精準調節提供了客觀、真實的數據。